热点聚焦

  • 《中医教育》编辑部严正声明!
  • 全新投审稿系统上线
  •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
  • 医学期刊影响力提升论坛圆满举办
  • 《中医教育》近25年载文的热点分析
  • 六大中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联盟今日成立
  • 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开幕,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落户我校

快捷入口

  • 作者中心 作者中心
  • 专家审稿 专家审稿
  • 编辑办公 编辑办公
  • 主编办公 主编办公

快捷图标

智慧教育
  • 当期目次
  • 过刊浏览
更多
Volume 44 期 1,2025 2025年44卷第1期
  • 名家心悟

    在教育领域,大先生精神的传承与塑造至关重要,为中医药高校强师之魂提供方向。

    王琦

    2025, 44(1): 1-5. DOI: 10.3969/j.issn.1003-305X.2025.01.783
    摘要:大先生何以成就其“大”?首先,大先生乃文化的传承者,中华文化尊师重道,此乃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脉络。其次,大先生亦是德行的楷模、思想的灯塔、大学精神的奠基者。追寻大先生的璀璨足迹,旨在构建一个以大先生精神为引领的教学共同体。从先辈大先生们的身上,我们得以窥见他们光辉的品质。那么,又该如何塑造并传承大先生精神呢?关键在于树立大先生精神之丰碑,这恰是其最为耀眼且本质的特征。各位大先生之精神谱系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值得大力弘扬的崇高精神。我们不仅要内心崇拜之,更要以他们为榜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先生时代的新人,都应“取大先生之大义,铸大先生之魂”,更要铸就中医药高校强师之魂,这便是中医药高校强师之根本所在。  
    关键词:大先生精神;中医药高校;强师之魂;培养英才   
    68
    |
    3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87983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5
  • 中医药教材建设专题

    在中医内科学教材编写领域,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十一版)强调“正本清源,突出中医特色”“注重病机,淡化分型”编写精神,为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指导。

    叶放, 吴勉华, 石岩, 肖培新

    2025, 44(1): 6-11. DOI: 10.3969/j.issn.1003-305X.2025.01.399
    摘要:《中医内科学》教材编写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中医学的发展水平,对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十一版)编写目标、编写思路与编写特色进行了介绍,重点对教材总论及各论、各章节主要部分的编写内容进行举例说明,强调“正本清源,突出中医特色”“注重病机,淡化分型”编写精神的具体内涵,帮助教学者与学习者进一步“吃透教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能够“教得好”;学生熟悉教材核心知识要点,能够“学得好”和“用得好”。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病机;辨证论治;教材;编写思路;编写特色   
    81
    |
    4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87967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5
  • 中医药教材建设专题

    在方剂学教材分类领域,专家分析了现行教材的不足,并提出了类方分类法,为教材改进提供启示。

    丁元辰, 白玉兰, 殷忠勇

    2025, 44(1): 12-17. DOI: 10.3969/j.issn.1003-305X.2025.01.397
    摘要: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整体框架、编写体例等已较为稳定,但在方剂分类中仍存在分类标准模糊、分类与临床脱节、分类评价局限等争议。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一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为蓝本进行剖析,发现类方分类法兼具病证分类法的临床优势与功用分类法的理论优势。类方标准统一、适于理论教学,强化方证相应、适于临床索方,凸显方剂特色、研究路径清晰,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和临床能力,也进一步推动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医学现代研究进程,从而为现行《方剂学》教材分类方法改进提供有益的启鉴。  
    关键词:类方分类法;方剂学;《方剂学》教材   
    49
    |
    2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87969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5
  • 中医药教材建设专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分析中医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现状,提出教材建设新思路,旨在提高培养质量,解决“学用分离”问题。

    李磊, 赵琛, 莫捷, 赵霞, 张立平

    2025, 44(1): 18-22. DOI: 10.3969/j.issn.1003-305X.2025.01.485
    摘要:伴随着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的迅猛增长,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医研究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以外,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了解其实际需求,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梳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现状,并对目前中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和教材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培养过程中凸显的专业英语能力薄弱问题,结合问卷调查,提出了旨在满足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需求的中医专业研究生英语教材建设新思路。这一新思路需从研究生实际需求出发,明确受众群体,突出教材的特色和创新点,并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教材内容应做到全面性和实用性并重,以期有效解决中医专业英语存在的“学用分离”问题。此举将促进中医专业英语研究生教学改革,推动中医类研究生英语公共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医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36
    |
    1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88001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5
  • 教育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探索中医学专业“5+3”教育改革,打造融合题考核模式,分析显示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好,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

    盖聪, 胡蝶, 汤阳, 刘菲, 张玉婷, 李玲玲, 宋京晶, 薛培, 姜珊, 王媛媛, 李峰, 闫永红, 费宇彤

    2025, 44(1): 23-28. DOI: 10.3969/j.issn.1003-305X.2025.01.154
    摘要:为深化中医学长学制教育改革,契合中医学专业“5+3”大类培养学生专业方向合理分流的需求,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了阶段性综合考试的探索与优化,打造了以“融合题”为特色与主体的考核模式,以满足选拔性考试对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要求。为了科学地评价试卷质量是阶段性综合考试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考试的总体情况及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参数情况进行了分析。调研结果显示,考生成绩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且试卷总体情况良好,难度适中、区分度好,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此次分析结果提示,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重视课程间的联系和融合,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如何更精确地把握考核的质量,打造有深度、有挑战度的选拔性综合考试,将是持续探索与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中医学长学制;综合性考试;选拔性考试;阶段性考试;试卷分析   
    53
    |
    2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87948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5
  • 教育研究

    在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领域,校际公共选修课显著提升了学生知识、态度及行为,同时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林可可, 王惠峰, 王臻, 杨丽丽, 王娟

    2025, 44(1): 29-33. DOI: 10.3969/j.issn.1003-305X.2025.01.433
    摘要:目的实施校际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公共选修课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通过自设问卷了解97名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及课程前后学生对院前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变化,并收集学生的学习体会。结果学生对课程的各项评价均较高,在课程前后知识、态度及行为总分、各部分知识总分,以及在态度及行为的2个条目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学习体会的分析提炼出4个主题: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纠正了认识误区;收获了实施急救的信心;改变了对中医药急救的看法,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体会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中医药文化自信。结论校际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公共选修课能提高学生院前急救的知识,改善其态度及行为,而且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  
    关键词:院前急救;中西医结合;校际课程;选修课;课程评价   
    36
    |
    2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87964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5
查看更多

  • 虚拟专辑
  • 精选栏目
0